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部署,进一步提升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,近日,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在《民航客舱救护》课程教学中,创新引入中国红十字会CPR(心肺复苏术)与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培训考核体系,通过“课程学习+技能认证”融合模式,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,为学生职业发展夯实技能基础,标志着该专业课证融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。
本次《民航客舱救护》课程改革突破传统教学与技能认证相分离的局限,将中国红十字会权威的CPR与AED操作培训内容全面融入教学全过程。课程校内负责人霍连才与校外负责人、中国红十字会专业培训讲师魏永红共同组建教研团队,紧密结合空中乘务岗位的客舱环境特点,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优化——在保留原有客舱救护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,重点强化CPR操作规范、AED使用流程以及客舱突发急救应对等实操技能训练,确保教学内容既契合课程大纲要求,又精准对标职业技能认证标准。
在教学组织方面,课程采用“理论精讲+实操演练+模拟考核”三段式教学模式。理论教学中,红十字会讲师结合真实急救案例,系统讲解CPR与AED的急救原理与操作要点;实操环节依托专业航空模拟客舱实训基地,配备标准化CPR模拟人及AED教学设备,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场景中反复演练,教学团队与培训讲师全程跟踪指导,及时纠正操作偏差;最终,由红十字会统一组织考核,合格者直接获得CPR+AED急救技能证书。24级空中乘务专业1班和2班共85名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并获证。
空中乘务岗位兼具服务属性与专业要求,客舱应急救护能力是乘务人员的核心职业素养,直接关乎旅客生命安全与航空服务品质。我院空中乘务专业自设立以来,始终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,持续推进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的深度融合,不断探索课程体系改革新路径。此次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,是在前期共同编写《民航乘务员急救教程》教材、共建《民航客舱救护》精品在线课程基础上的又一重要举措,进一步深化了课证融通改革,为专业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。


